电话:+86-18500498885

产品展示
公司新闻

首页 > 公司新闻

法国时高蓄电池PLATINE12-150辽宁授权办事处

 时高蓄电池12V24AH代理批发 


 

近段时间,新能源车是车界最热门的话题,多数针对的是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》迟迟未出台的争议,这项作为十二五汽车产业规划的重要内容,其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逆转。如果不出意外,预计该项规划将在今年出台后大力推动新能源车的发展。

对此,车界也是闻风而动,不少车企开始纷纷推出新能源车型,虽然多数量产还需时间,但这并不影响新能源车前进的步伐。

政策正式转向新能源车发展

自2010年9月起,新能源汽车被确定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之一,但是代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的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》却迟迟未出台,导致人们对新能源车的发展争议颇多。

虽然如此,但国家在对新能源车的倾斜和扶持上却从未停止过,例如之前的节能补贴政策,就极大促进了新能源车生产制造和消费;随即又对节能补贴政策门槛提高,此举也是希望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往节能减排与绿色环保方向发展。

据了解,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》虽早已上报,但一直未批复的原因是目前还在修改之中。不过,从目前透露的消息来看,规划中的总体方向仍然不会改变,“即”要实现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,同时加快规划燃料电池进度,实施过渡期转型城市与车型试点。

业内专家认为,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》有望在今年内修改完成,并正式助推新能源车的步伐。

混合动力车或率先破局

节能和新能源车的发展作为十二五期间的战略重点,主要是发展纯电动汽车、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汽车的节能减排。

就目前新能源车技术而言,技术相对成熟或实施起来相对简单的要属于混合动力型,但该技术主要控制在外国人手中,而国内需要攻克的是2个动力系统相对复杂而带来的故障率。因此,有业内人士猜测,未来新能源车发展的重点或将落在混合动力车型上。

目前,国内的混合动力技术已经在客车或公交车上投入使用,另外有少部分轿车开始尝试,预计未来混合动力技术会大面积投入到轿车领域中。

据了解,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驱动主要来自2个方面,首先是政策推动,这点上国家已经重点部署。其次是成本优势,购置成本方面的优势主要是政府通过补贴形式体现,使用成本的优势主要来自替代能源相比燃油的价格优势,这方面国家和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实施。

多项瓶颈待破解

发展新能源除了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外,更重要的是破解新能源车的技术瓶颈和改善车辆使用的基础设施。

据业内专家分析,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,技术是主要瓶颈。如果技术无法破解,不仅难以造出安全可靠的新能源车型,同时也无法降低造车成本,最终无法惠及于民。

另有不少人士表示:“当下还有许多缺陷无法解决,例如车辆充电时间、续航里程,以及车辆的安全性。”这些都是促使人们购买新能源车的重要因素。

除此,还有用车基础设施的建设,其中充电站就是电动车必不可少的用车设施,否则以电作为驱动力的轿车将无法普及。同时,消费观念也需要长时间引导,否则,再好的新能源车也只能落个花瓶的美誉。

虽然中国汽车产销已经位居世界前列,但是自主发展的能力却是十分薄弱,传统汽柴油燃料的汽车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后,中国企业仍未掌握其核心技术,行业整体“大而不强”。伴随着全球石油价格的高企和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,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业发展的一个方向。以国家科技部为首的有关部门提出,希望借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历史机遇,一举改变中国汽车业相关核心技术匮乏的窘境,实现“弯道超车”的发展目标。这个目标鼓舞人心,但目前看来仍有诸多棘手问题需要解决。

汽车业是一个资金密集、技术密集和劳动力密集的产业,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,它也只不过是一个“组装型产业”。只要获得政府的生产许可,就可以通过外购相关零部件进行组装,实现汽车的产出。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有相当一批汽车制造企业是通过KD件起步实现发展的根本原因。

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路径中,除了电动汽车外,油电混合动力、氢能源燃料电池等也都是选项之一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,截至2011年10月,全国广义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分别为2.5万辆和2.44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49.84%和53.67%,但是其占当期汽车产销的比例却分别只有0.17%和0.16%。

其实,无论是什么燃料、什么动力的汽车,对于消费者而言,只要汽车的整体性能不低于传统汽柴油汽车,那么最终的开支将是决定其取舍的最重要因素。在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路径还没有最终完全明确的情况下,无论是哪种新能源汽车都存在成本高昂的问题。如果没有政府的相关财政补贴,其市场推广将更为举步艰难。因此,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结局究竟会是怎样,似乎还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定论。

虽然中国目前有了两个电动汽车的产业联盟,而且涉及的企业从产业链的上游一直延伸到下游,但是鉴于位于不同节点的企业都想在这场“盛宴”中占据控制地位,分享最大的利益,因此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道路其实并不平坦。而且,国外主流汽车制造厂商已经早于我国相关企业在动力电池组、电机、控制系统等等领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,掌握着核心的技术,因此,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能否顺利实现“弯道超车”,仍存在相当的困难。

1043705449d727c5e927b771b4c68a1c_副本.jpg

2011年太阳能、风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取了巨大的进步,并且还会继续到2012年。事实上,2012年可能是可再生能源开始与传统的化石燃料激烈抗争的一年。两者的对抗至少有望减少碳排放和减少对石油的依赖。但是,可再生能源有一个较大的问题:由于不可控人为因素,它们很少能提供持续的电力水平。

Greentech Media工业分析师 Eric Wesoff解释说,“只有当叶片旋转时,风力发电场才能运转。虽然名义上可能有100兆瓦的容量,但是实际上没有那麽多。有时候,可能是70兆瓦,有时候可能为零。对电网运营商而言,这种能源很让人头疼。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能源储存系统发挥了作用。在用电低谷时,这些电被储存起来。而当用电高峰时,将释放这些电能。 “因此,现在100兆瓦的风力发电场可以说,我们有40兆瓦的恒定水平,24/7的能源接近一个煤炭发电厂。这样对社会更有价值。”

世界上被大量应用的能源储存系统是电池,但是大型电网蓄电池通常非常昂贵。据电力研究所(EPRI)能源储存研究项目经理Haresh Kamath称,用于手机和MP3的小电池大量的研究工作已经完成。“适用于这些行业的研究现在被应用于电网蓄电池。”实际上,全球最大的电池阵最近已经在中国诞生。它价值5亿美元,可以储存36兆瓦时电能,是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(SGCC)和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共同研发的。它还与一套100兆瓦的风能和40兆瓦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以及智能电网传输系统联网。我们希望看到更多这样的电池设备,中国国家能源局副主任称其为未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模式。

作为第一个大型电网能源蓄电池,它将世界各地提供了一个可供学习和借鉴的平台。但是,在总部位于迪拜的Rubenius公司确定计划在墨西卡利建造一个史无前例的能源储存设备后,我们可能也会有更新更大的学习榜样。由于它靠近美国和墨西哥边界,因此它的建立将有助于提高两国电网的可靠度,为两国太阳能和风能的发展铺平道路。

大型电网蓄电池已经被讨论了好几年,而且它是个相当受欢迎的想法。事实上,据Rubenius估计,电网蓄电池市场将价值300亿美元/年。业务发展副总裁Jacob Rikard Nielsen称,“它可能价值250亿美元/年或350亿美元/年。 当然,明天不一定会兑现。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经验的丰富,未来10年我们将达到那个市场状态。对此我相当乐观。”

中国和墨西卡利新型电池阵将如何呢?如果它们成功的话,它不但真的可以改变全球可再生能源的面貌,还可以创建设备发展和建设的巨大市场。

1月5日,我国光伏龙头企业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宣布,国家开发银行批准了其总产能为8兆瓦的两处太阳能电站15年的项目贷款,这两个电站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,为赛维LDK全资所有。同时,国开行还批准了赛维LDK拥有其大部分股权的Solar Power有限公司为期2年的建设融资。

此前1月4日,赛维LDK还宣布已通过其德国控股有限公司,与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德国Sunways AG签订了一份投资协议,将取得Sunways AG法定资本增加后约33%的股份。在增资活动中,赛维LDK通过现金及以实物偿付方式总共将认购Sunways AG发行的579万股新股。

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中国光伏行业的“寒冬”。拥有硅料、硅片、电池片、组件等产品生产销售的光伏全产业链的赛维,也在二三季度出现亏损,并因资金链压力而出现破产保护传闻。新年伊始,赛维却动作频频,大举扩展,其意欲何为?就此,新华社记者对赛维董事长彭小峰进行专访发现,寒冬中那些敏锐的中国光伏企业,已经嗅到了冰雪覆盖下的机遇。

“成本之战”应对“最大困难”

占中国光伏出口市场近70%的欧洲遭遇债务危机削减光伏安装补贴,而第二大市场日本由于遭遇地震,需求减缓。与此同时,美国、印度等国家相继向中国光伏发起“双反”调查,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延伸至新能源领域,更让中国光伏企业“雪”上加“霜”。

数据显示,2011年,全球多晶硅、硅片、电池片和组件的价格分别下跌了超过50%、57%、55%和31%。因此,来自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的挑战,被彭小峰称为当前行业和企业的“最大困难”。

对此,赛维首先打响了“成本之战”,通过降低成本来“对冲”价格下滑。作为赛维最早、也是最大的业务多晶硅片,其每瓦成本从2011年初的0.23美元降低到目前的0.18美元。这5美分的成本来之不易,却收效巨大。对于赛维今年2.8GW的生产量来说,单就多晶硅生产就将降下1.4亿美元的生产成本。而这还不是最后的目标,赛维硅片环节的非硅成本,在2012年还将进一步降到0.15美元每瓦。

“我们产业链的成本从硅料、硅片到电池组件,在全世界晶体硅领域成本已经是最低的之一。”彭小峰说,“成本之战”不仅仅只在硅片一个环节上打响,作为为数不多的拥有光伏全产业链的光伏企业,赛维其每一个环节都做着同样的努力。“只要产品价格一旦稳定下来,我们的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就能体现出来。”

“产业转型”提升“持久竞争力”

但“成本之战”的“战果”,仍难抵消价格下跌的压力。“2011年我们的产销额几近翻倍,但由于价格下滑超过50%,所以企业效益仍在大幅下降,以致公司在2011年二三季度出现亏损。”彭小峰表示。

长期的能源危机,预示光伏需求不灭。但在市场纷纷传言光伏企业倒闭潮背景下,哪些企业能挺过冬天,如何防止在春天到来之前倒下?人们也在问赛维。对此,彭小峰说,2011年赛维利用市场价格低迷的“机会”,“倒逼”企业在技术、商业模式和市场上进行了积极布局,提升持久竞争力。

首先,推进生产技术进步。“特别是组件系统在整个行业里面我们基本上做到了非常领先。”彭小峰说,应用赛维组件系统的美国加州、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发电水平目前已接近正常能源的发电水平,而“今后五到十年,赛维在我国也将逐步、大面积地让太阳能发电接近正常发电成本,为我国的光伏行业乃至能源发展做出贡献。”

其次,布局商业模式转型。“原来可能是卖产品,现在还要更多地专注服务。”彭小峰说,“比如提供一套电力解决方案解决需求和服务的同时,也提供其它的融资、技术服务,让单纯的光伏产品变成一系列电力产品。”通过这种商业模式的转型“可以获得更多的消费者,更多的阳光需求、电力需求”。

第三,开拓中外新兴市场。彭小峰表示,目前赛维一方面在拓展非洲、南美、印度等新兴市场已取得很好的成绩,逐步摆脱单纯依赖几个国家的市场情况;另一方面,也在响应国家的政策,积极参与金太阳工程、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。最近国家制定出台了光伏上网标杆电价,未来国内光伏市场将逐步启动,成为全球最大新兴光伏市场。他说,事实上,光伏市场在向一个多元化的方向转变,光伏装机容量受单一地区政策影响的时代也将会过去,赛维正积极适应这一变化。

通过努力,2011年赛维的市场份额“逆势扩大”。硅料从上年的5000吨增加到1.1万吨,硅片从1800兆瓦增加大2800兆瓦,电池片从几十兆瓦增加到600多兆瓦,电池组件也从360兆瓦增加到800兆瓦。

暂时的光伏危机 长期的能源危机

光伏危机是暂时的,但能源危机是长期的”。彭小峰的自信更多的还来源于他对光伏行业未来的信心。他说,目前,太阳能在我国乃至世界的能源结构中还很低,未来只要占到10%的份额,就是一个巨大市场。美国、印度所以发起双反调查,就是由于他们对这个产业未来的发展看得很重,想保护他们本国的光伏产业。

当前的光伏寒冬何时冰消雪融?彭小峰显得既自信乐观又审慎忧虑。他认为,对赛维来说,由于产业链、技术、品牌等的优势,预计未来一两个季度有可能走过寒冬。但对整个行业来说,还将受到国际国内宏观经济、美国国家选举、政治以及国际资金链的影响,这个冬天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。其间,行业洗牌将不可避免。“那个只要把产品生产出来就能卖出去的时代已经过去,未来将是一个对技术、规模、品牌、成本要求更多的时代。”他说。

“但从更长期的、更广阔的视野来看,光伏行业的寒冬终将过去。”彭小峰说,从全球范围看,能源紧缺是个长期的课题。太阳能发电占全世界能源结构的比例会逐渐提高,未来的五到十年将达到10%。就国内而言,能源紧缺也是个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。随着我国上网电价政策的发布,国内市场正加速启动。2011年,我国太阳能市场增长已经达到230%,预计2020年的装机量达到50GW。

“太阳能是个利国利民利全人类的产业,但当前国内外的环境却不够宽容。”他说,我国的光伏产业是一个依靠民营资本自我运作,成长为可以与国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,并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行业。对于一个目前固定资产投资近万亿元、吸纳就业人口逾千万的产业,对于一个在未来潜力无限的新能源产业,国家和舆论应给予更多帮扶和宽容


首页 产品 电话 顶部